在近日举行的第25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,来自机构、高校、企业的业内人士围绕如何推进“双碳”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、如何走好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等话题展开讨论。

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、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表示,我国推进“双碳”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,既要保持更强的战略定力,也要与时俱进、统筹内外,灵活应对。

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原主任、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黄晶表示,当前我国太阳能、风能、电动汽车等发展迅速,处于世界领先地位,树立了绿色发展的良好典范。碳中和将带来能源体系和产业体系的颠覆性变革,有挑战,也有机遇。

  “实现‘双碳’目标有两个新的增长动能。”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介绍,这包括新需求和新投资领域、方向,依靠科技与体制机制创新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。绿色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以及二者的融合是产业转型的新议程、新方向、新动能。

  邹骥认为,在推进能源转型中需要体制机制的支撑。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在长期最大限度发挥要素市场配置环境要素资源的作用,通过价格机制平衡要素供求而去衔接跨周期的转型,在动态均衡中逐渐有序完成碳中和转型。

  “实现‘双碳’目标任务的过程,将重构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经济体系和空间格局。”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组成员、副总经理张勇看来,绿色转型不仅是技术和效率的转变,更是发展范式的转变。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,发展理念、资源理念、生产和消费内容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所涉类别的资本都会进行创新和再平衡,包括自然资本、人力资本、社会资本、物质资本等。

  实现向绿色低碳转型,同样需要规模资金的支持。张勇表示,要构建一个新型的金融体系支持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,首先要有企业家精神,让结构调整、制度设计、兼容激励形成一个体系。其次要从结构上来安排金融资产的布局,充分考虑转型过程中的风险,寻求技术路径与金融资产匹配。同时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。

  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、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表示,全国强制碳市场整体运行健康有序,交易规模逐渐扩大,交易价格稳中有升,企业交易更加积极,市场活力逐步提高。全国自愿碳市场即CCER市场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,注册登记系统与交易结算系统也已经完成。

  “碳市场可以为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提供长期的预期、资金,起到引导投资、稳定预期、价值发现、价格发现、降低成本、规避风险的优化资源配置市场机制作用,从而促进中国碳中和的低成本高效率实现。”梅德文说。